关灯
护眼
字体:

《大波》第三部书后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《大波》第三部,费了一年半的工夫,到此,算是写完了。

    我在《大波》第二部书后中,诚然说过,要以四部篇幅,把辛亥革命在四川这段过程写完。然而我的私心,并不打算果就写那么多,极欲用一种简练手法,“笔则笔,削则削”,还是写三部就可以了。所以然的缘故,无非想快点将这段历史过程交代完了后,好另起炉灶,继续写一部长篇,来反映从袁世凯叛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更为动荡、更为重要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新思潮的萌芽。

    话便如此,但我用了绝大气力,毕竟实践得不到家。例如在第七章、第八章、第九章中,写周善培这个人与其活动,便感到有些缺欠,虽然也还了他一副本来面目。因为对于辛亥年成都的假独立,周善培辄自以为有大功可居,我的确为他表了功,比他自己在一九五六年写的《辛亥四川争路我所亲历之重要事实》似乎还真实些吧?可惜由于我艺术水平低,不免糟蹋了这样题材,要是高手来写,准定能够继承我国古典长篇的优点而发扬光大之的!

    正面描写每一个人的形象与其活动(包括语言、行为、思想、心情等等),而又把他写得活灵活现,而又把他写得恰如其分(尽管夸张,但夸张得也恰如其分),这是我国许多古典长篇的优点。要汲取这种优点,当然要费点力。对于一个人物与其活动,首先要储备资料,储备丰富的资料;其次研究、探讨、分析、综合,使其如实地复活在脑子里,其人其事,差不多跃跃欲出了,而后加工剪裁,形象化出。这样,写出的人,才是典型人,也才能活,也才能想;每个人也才有每个人的特点,每个人的性格。他们成为作者的伙伴,他们不致成为作者的傀儡。

    有读者写信给我说,《大波》中出场人物似乎太多。有些是面目不清,“东露一鳞,西露一爪”,使人看后,不大记得明白;更有一些人物,有头无尾,才一露面,便消失得无踪无影。读者问:“似这等可有可无的陪场人物,不要写,可不可以?纵然写,不必给以姓名,用个符号代表一下,可不可以?”读者意思是,只需写少数主要人物,作者可以集中笔墨,读者也可少耗一些精神。

    是不是在第三部里,有些情节可以不写?纵写,也不必写得那样细?是不是在剪裁上也有不妥当地方?有些细节写得太多,以致浪费了一些笔墨?

    我说,一部有相当分量的长篇,只光光生生写几个(或少数)主要人物的活动,这在西欧的文学作品中的确有,而且相当多。如西班牙塞万提斯的《唐·吉诃德》,如法国维克多·雨果的《悲惨世界》,如法国大仲马的《基督山恩仇记》,乃至如法国罗曼·罗兰的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等等,都是。但题材不同,那些名家可以那样写。同时我们得想想,如英国查尔斯·狄更斯的《大卫·科伯菲尔》和法国写实主义大师爱弥尔·左拉的四大经典作品之一《劳动》等,就不是那样写法。再如老托尔斯泰的《战争与和平》,能不能要求他照他的《复活》那样写呢?不能的。因为题材不同,内容不同的缘故。说到中国的古典长篇,如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红楼梦》《金瓶梅》无论已,就如清末吴趼人的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,因为要把千奇百怪的世相反映出来,若只光光生生写少数几个人物的形象与其活动,这怎么能够呢?何况中国一句常言:“牡丹虽好,还要绿叶扶持。”所谓扶持,即陪衬是也,即烘托是也。而且我写《大波》,因为一半是真人,真人局限性大,的确不大好写。为了要写得透彻,写得全面,有时必须要创造几个人来,从旁发挥,笔在于此,而意却在于彼,分而观之,是两人或数人;合而观之,固一人也。比如龙泉驿兵变中,夏之时、林绍泉、魏楚藩几个是真人,其余都是创造的。假使不创造那一些人,不但夏之时“不期然而然”的行为,无法讲清楚,而且兵变的情况,也容易写来落套。再如葛寰中这个人,谁也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