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瑯琊王錄

    其先出自周王子晉。秦有王翦、王離、世為名將。文選四十六王文憲集序注引瑯琊王錄。

    初。魏徐州刺史任城呂虔有佩刀。工相之。以為必三公可服此刀。虔謂別駕王祥曰。苟非其人。刀或為害。卿有公輔之量。故以相與。祥始辭之。虔固強與。乃受之。祥為司空。及祥死之日。以刀授其弟覽曰。吾兒凡。汝後必興。足稱此刀。故以相與。覽後奕世賢興于江東。文選注同上。 初學記二十二。 御覽二百六十三。又三百四十五。

    中宗為安東將軍。鎮下邳。請王導為司馬。軍國之事。無不諮訪。中宗遷鎮建康。為司馬。委以政事。御覽二百四十八。

    王導謂從兄敦曰。王仁德未著。而名位猶輕。兄威名日已振。宜有以共相匡舉。會三月三日。中宗出褉。乘輿輦。敦、導、並騎從。紀瞻使人覘之。既聞敦、導、騎從。乃大驚。自出拜于道左。中宗從容謂導曰。卿吾之蕭何也。類聚四。 御覽三十。

    中宗渡江。王導群從翼戴。時人語曰。王與馬。共天下。御覽四百九十五。

    于時朝野傾心。號曰仲父。導忠于事上。達于從政。以百六之獘。寄寓江左。為治之本。務在清靜。御覽二百四十八。

    王導一作遵。為驃騎、揚州。領中書監。錄尚書事。時丞相參佐羅宏父母沒賊。賊平不奔喪。又中丞熊遠、尚書周顗、等以署過其事。為有司所奏。導上疏請免錄。中宗令曰。卿恆總萬機。何解錄。除節而已。書鈔。

    元帝登尊號。百官陪位。詔王導升御坐。固辭。然後止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中宗即尊號也。時賜諡多由封爵。不考德行。王導亦一誤作遵。曰。臣聞大行受大名。小行受小名。名則實稱。不誣而已。近代以來。唯爵得諡。武官牙門有爵必諡。鄉校常伯無爵悉不賜諡。甚失制諡之本。今中興肇建。勳德兼備。一作被。宜深體前訓。使行以諡彰。豈可限以有爵。中宗納焉。自後公卿無爵而諡。自導始也。類聚四十。 御覽五百六十二。

    王導以驃騎將軍、儀同三司、領太子太傅。書鈔。

    導從兄敦舉兵討劉隗。導率子弟二十餘人。旦旦至公車。泥首謝罪。世說注二。

    顯宗嘗使太常丞張放歸胙于王導。詔無下拜。導不敢當。辭以疾。初顯宗幼沖。見導恆拜。又帝與導手詔。則曰敬白。中書作詔。則曰敬問。于是以為永制。御覽五百四十二。又五百九十三。 書鈔。

    于是風塵自消。內外緝穆。世說注四。

    王導薨。詔給九旒轀輬車。黃屋左纛。前後羽葆鼓吹。挽歌兩部。虎賁班劍百人。中興名臣。莫與為比也。御覽五百五十四。

    王悅字長豫。丞相導長子也。世說注一。

    王悅弱冠有高名。每侍講東宮。以清和著稱。除散騎常侍。書鈔。

    仕至中書侍郎。世說注一。

    王恬字敬豫。導次子。與濟陽江霖俱善弈碁。為中興第一。御覽七百五十三。

    王洽字敬和。丞相導第三子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洽于公子中最知名。與潁川荀羨俱有美稱。弱冠。除散騎、中書侍郎。世說注五。 書鈔。

    累遷吳郡內史。為士民所懷。徵拜中領軍。尋加中書令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顯宗加王洽中書令。帝曰。敬和清才貴令。昔為中書郎。吾時尚少。數呼見。意甚親之。今以為中書令。欲共講文章之事也。類聚四十八。 初學記十一。 御覽二百二十。

    不拜。年二十六六當作九。而卒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王劭導第四子。

    劭美姿容持儀操也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王薈。導少子。

    王珣字元琳。洽子也。弱冠即與陳郡謝玄俱辟大司馬桓溫掾。溫語人曰。謝掾年三十。必擁旄仗節。王掾當作黑頭公。皆未易才也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又四百四十三。 書鈔。

    珣為大司馬掾。轉府主簿。時大司馬溫經略中夏。軍國無寧。戎府多事。珣居要任有稱績。三軍文武及數萬人。悉識其面。書鈔。 御覽三百六十五。 案參軍疑即下三軍之誤字。

    珣拜侍中、尚書、左僕射。領吏部。時烈宗雅好典籍。深欽愛之。與郗恢、殷仲堪、徐邈、並以才學文章為上所呢。桓玄答道子牋云。王珣明悟疏徹。風流之美。雖逼于同異。才用不盡。然君子在朝。所益自多也。御覽二百十一。書鈔。

    王祥弟覽生導。導生洽。洽生珣。珣生曇首。文選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注。

    王氓。珣弟。

    珣兄弟皆婿謝氏。以猜嫌離婚。太傅既與珣絕婚。珉又離妻。由是二族遂成仇釁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王謐字雅遠。丞相導孫。車騎劭子。有才器。襲爵武岡侯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謐弱冠有美譽。拜祕書郎。書鈔。

    位至司徒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王舒。

    咸和元年。當徵蘇峻。司徒導欲出王舒為外援。及更拜為撫軍將軍會稽內史。秩中三千石舒上疏以父名會。不得作會稽。朝議以字同音異。于禮無嫌。舒陳音雖異而字同。乞換他郡。于是改會為鄶。古會切。舒不得已就職。御覽三百六十二。

    王允之字淵猷。舒子。年在總角。從伯敦深知之。謂為似己。入則共臥。嘗夜飲。允之辭醉先眠。時敦將謀作逆。因允之醉別床臥。夜中與錢鳳計議。允之已醒。悉聞其語。恐或疑。便于眠處大吐。衣面並污。鳳既出。敦果照視。見其眠吐中。以為大醉。不復疑之。御覽四百三十一。又三百九十六引首六句。

    王廙字世明。多才蓺。東海王越為太傅。辟為記室。書鈔。

    王彬字世儒。廙弟。從兄敦入石頭。中宗使彬銜命慰勞。會周顗被殺。彬往哭顗。既而見敦。敦怪其有涕洟。問其所以。彬曰。向哭伯仁。情不能已。敦曰。伯仁自致刑戮。且凡人遇汝。復何為哉。彬曰。伯仁世譽與君齊行。忠烈之軌。邈焉難逮。其有何罪。而致禍戮。勃然數敦曰。兄抗旌內侮。戮殺忠義。謀圖不軌。禍及門戶。敦大怒厲聲曰。爾之狂悖。乃可至此。為吾不能殺汝邪。丞相導在坐。勸彬起謝。彬曰。昨暴腳痛不能拜。且此復何所謝。意氣自若。敦曰。腳痛孰若頸痛。然猶以至親。忍不加害。御覽四百二十八。

    彬為將作大匠。帝以其勤勞。爵關內侯。書鈔。

    王彪之字叔虎。廙子。從伯導謂曰。選官欲以汝達。可作諸王佐郎。彪曰。位之多少。既不足計。自當任之于時。至于超遷。是所不願。遂為郎。御覽二百十二。

    王彪之為鎮軍將軍、會稽內史。加散騎常侍。居郡八年。豪強斂跡。亡戶出者三萬餘口。類聚六。

    王彪之遷廷尉。時永嘉太守謝毅、赦後殺郡人周矯。矯從兄球詣州訴冤。揚州刺史殷浩劾毅。遣從事收毅。付廷尉。彪之執法。以球為獄主。身無王爵。非廷尉所料。不肯受。與州相反覆。穆帝發詔令受之。彪之又上疏執據。時人云張釋之以來。復見斯事。類聚四十九略。 御覽二百三十一。

    王彪之遷尚書令。與謝安共掌朝政。安數稱曰。朝廷大事。眾人所不能決者。咨之王公。無不立判也。書鈔。

    王羲之字逸少。導之從子也。初訥于言。人未之知。年十三。嘗見周顗。顗異之。時重牛心炙。座客未啖。先割啖之。羲之于是知名。御覽二百三十八。

    羲之弱冠知名。庾亮請為參軍。書鈔。

    羲之為護軍將當作參。軍。令所任之當作乏。患在于任役公平也。書鈔。

    及長。尤善草隸書。為今古冠絕。累遷為右將軍。不樂京師。遂往會稽。與謝安、孫綽、等遊處。山陰有道士養群鵝。羲之意甚悅。道士云。為寫黃庭經。當舉群相贈。乃為寫訖。籠鵝而去。御覽二百三十八。

    羲之與王述志尚不同。而兩不相能。述為會稽。艱居郡境。王羲之後為郡。申慰而已。初不重詣。述深以為恨。喪除。徵拜揚州。就徵。周行郡境。而不歷羲之一別而去。羲之初語其友曰。王懷祖免喪。正可當尚書。投老可得為僕射。更望會稽。便自邈然。述既顯授。又檢校會稽郡。求其得失。主者疲于課對。羲之恥慨。遂稱疾。世說注八。

    王羲之為會稽內史。慨然稱疾去郡。于父母墓前自誓曰。維永和十一年二月九日。小子羲之。敢昭告尊靈。羲之不夭。夙遭閔凶。不遂過庭之訓。母兄鞠育。得漸庶幾。遂因人之力。蒙國寵榮。進無忠孝之節。退違賢量之義。將憂及宗祀。豈在微身。是用寤寐永嘆。若墜淵谷。止足之分。定于今日。云云。羲之既去官。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。弋釣為娛。與道士許元度邁共脩服食採。求藥石不遠千里。朝廷以其誓苦。亦不復徵也。御覽四百八十。 世說注八略。

    王徽之字子猷。羲之第五子。卓犖不羈。欲為傲達。放肆聲色頗過度。時人欽其才。穢其行也。世說注四又七。 書鈔。

    大司馬桓溫以為參軍。書鈔。

    徽之任性放達。棄官東歸。居山陰也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桓沖引徽之為參軍。蓬首散帶。不當綜理一作知。其府事。世說注七。 書鈔。

    徽之為車騎桓沖騎兵參軍。沖問卿署何曹。對曰。似是馬曹。又問管幾馬。曰。不問馬。何由知數。又問馬比死多少。曰。未知生。焉知死。書鈔。

    仕至黃門侍郎。世說注四。又七。

    王獻之。字子敬。羲之第七子。少有清譽。亦善隸書。後將軍謝安。請為長史。其欽愛之。御覽百四十八。 案羲之七子。玄之。凝之。渙之。肅之。徵之。操之。獻之。

    王悅之字少明。祖獻之。中書令。父靖之。司徒左長史。悅之少厲清操。亮直有風檢。為吏部郎。世說補注一。

    王澄。

    王澄嘗之荊州。送者傾邑。所別處樹上有鵲巢。澄別。脫衣著犢鼻。上樹探鵲鷇而弄之。傍若無人。御覽四百八十九。

    王敦字處仲。初學記十。

    王敦為太子舍人。滎陽潘滔時為洗馬。見而目之曰。處仲蜂目已露。但豺聲未振。若不噬人。亦當為人所噬。御覽四百四十三。

    帝舅王愷嘗置酒。王敦、王導、俱往。女妓吹笛小失聲。愷怒。便令黃門毆殺之。一坐改容。敦一誤愷。神色自若。事類賦笛注。 御覽五百八十。

    敦尚武帝女襄城公主。天下大亂。敦將還臺。悉以主嫁時侍婢百餘人配給將士。金寶一時棄捐。初學記十。御覽百五十二。

    元帝用劉隗。漸疏導。敦將作亂。為導沿屈。敦上疏曰。導動靜顧問。起予聖懷。文選齊故陸昭王碑文注。

    大寧二年。敦將復反。溫嶠密啟肅祖陳王敦。敦聞曰。果為小物所斯。乃募有能生得嶠者。吾當手拔其舌。御覽三百六十七。

    王敦死。祕不發喪。裹尸以席。塗之以蠟。埋于齋中。諸葛瑤等相縱酒淫樂。御覽七百九。又七百六十六。

    郭舒。大將軍王敦以為從事中郎。會敦討劉隗。切諫。敦大怒曰。人中間言卿癡。故灸卿眉頭。今疾復發邪。勿復語也。舒曰。明公聽舒一言。舒聞古之愚也直。周昌、汲黯、朱雲、皆不癡也。昔堯立訓謗之木。舜懸敢諫之鼓。公為勝堯舜邪。而乃折舒使不得言。敦默然也。御覽二百三十八。

    羊祜字叔子。遷中領軍。悉統宿衛。入直殿中。執兵之要。事兼內外。御覽二百四十。

    杜預在內七年。損益不可勝數。朝野稱之。號曰杜武庫。言無所不有。御覽四百九十五。

    衛玠字叔寶。常以人有不及。可以情恕。非意相干。可以理遣。上亦見文選行狀注。故終身不見其喜慍。御覽四百三。 末句亦見褚淵碑文注。

    衛玠兄璪。時為散騎侍郎。內侍懷帝。玠以天下將亂。移家南行。母曰。我不能捨仲賢而去也。玠啟喻深至。為門戶大計。母涕泣從之。臨別。玠謂璪曰。在三之義。人之所重。今可謂致身授命之日。兄其勉之。乃扶將老母。轉至豫章。而洛城失守。璪沒焉。御覽四百八十九。

    魯公賈謐、參管朝政。京洛人士。無不傾心。渤海石崇之徒。年皆長謐。並以文才降節事謐。共相朋呢。號曰二十四。御覽四百七。

    劉寔字子真。平原高唐人。少貧共糠飯。繩索作衣買。手繩口誦。御覽四百八十四。

    劉寔。長不滿七尺。精學不倦。雖居官職。至于皓首。手不釋卷。同上六百十四。

    山濤字巨源。飲酒至八斗方醉。帝欲試之。乃以八斗飲濤。密益其酒。濤至本量而止。類聚。

    鄭默字思玄。轉光祿勳。寬沖博愛。不以聲色矜人。雖卒徒冢養之人。皆以恩遇。御覽二百二十九。

    陳留阮錄

    阮孚字遙集。咸子也。避亂渡江。中宗以為安東參軍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

    孚風韻疏誕。少有門風。初為安東參軍。蓬髮飲酒。不以王務嬰心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瑯琊王褒為車騎將軍。鎮廣陵。高選綱佐。以孚為長史。帝謂曰。卿既統軍府。郊壘多事。宜節飲也。書鈔□□。案此引作中興書陳留阮錄。

    阮放與從弟孚齊名。在銓管之任。甚有稱譽。性清儉終不治產業。為吏部郎。不免饑乏。王導、庾亮、以其名士。給衣食。放由是得立。類聚四十八。 御覽二百十六。

    阮裕。放弟。

    裕甚精論難。世說注三。

    阮裕少有德行。王敦聞其名。召為主簿。知敦有不臣之心。縱酒昏酣。不綜其事。同上五。

    裕以人不須廣學。正應以禮讓為先。故終日頹然無所錯一作修。綜。而物自宗之。同上五。又四。

    胡母輔之字彥國。少高名。有王尼者。出寒微。輔之、庾顗、王澄、等共為美談。尼以門役送護軍府。輔之等乃齎羊酒。詣門吏以聞護軍曰。諸名士以羊酒來。當有以。既入。先過尼。尼已給府養馬。輔之等坐廄下。與尼炙羊飲酒而去。竟不見。護軍大驚。乃與尼長假。御覽四百七。

    胡母輔之嘗過河南門下飲酒。門下騶王子博箕坐其傍。輔之叱之使取火。博曰。我卒也。不乏吾事。薦之河南尹樂廣。召見甚悅。擢為功曹。御覽二百六十四。

    胡母輔之子謙之。醉與父語。常呼父字。輔之亦不怪。御覽三百七十六。

    胡母輔之等共飲酒。散髮裸裎。閉戶不接外客。類聚。

    謙之常窺輔之厲聲曰。彥國老年不得為。亦將令我凥背東壁。輔之遽呼入。與共飲酒。其為放達如此。御覽三百七十六。

    畢卓字茂世。新蔡人。少希放一作傲。達。為胡母輔之所知。太興末為吏部郎。常飲酒廢職。比舍郎釀酒熟。卓因醉。夜至其甕間取酒飲之。掌酒者一作主者。不察。謂是盜執而縛之。郎往視。乃畢。二字一作知為。吏部也。遽釋其縛。卓遂引主人燕于甕側。致醉而去。以上亦見世說注七。卓常謂人曰。右手持酒杯。左手持蟹螯。拍浮酒池中。便足了一生。御覽二百十六。 末五句亦見類聚二十六。

    溫嶠素知愛卓。請為平南長史。卒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王尼字季孫。洛陽覆沒。避亂江夏。王澄時為荊州刺史。見之欣喜。厚供給之。尼常歎、滄海橫流無安處。早喪婦。止有一息。不用居宅。唯畜露車。牛一乘。每行輒使兒御詣人。暮則宿車上。無有定處。少時澄卒。荊州饑荒。尼求食不得。乃殺牛。壞車煮之。遂父子餒死。御覽四百八十六。又七百七十五。

    太山羊曼。字祖延。頹縱任俠。二字一作宏狂。飲酒誕節。以上亦見顏氏家訓。下依校補四字。與溫嶠、庾亮、阮放、桓彝、同志友善。並中興名臣。時州里稱陳留阮放為宏伯。高平郗鑒為方伯。太山胡母輔之為達伯。濟陰卞壼為裁伯。陳留蔡謨為朗伯。陳留阮孚為誕伯。高平劉綏為秀伯。而曼為濌音怛。伯。案濌原誤黠。依顏氏家訓下引袞州號為濌伯改。蓋初誤濌又誤黠。凡八伯。蓋擬古之八俊。御覽四百七。

    兗州既有八伯之號。其後更置四伯。大鴻臚陳留江淵以能食為穀伯。豫章太守陳留史疇以大肥為笨伯。散騎侍郎高平張嶷以狡妄為猾伯。廬陵太守羊曼以狠戾為璅伯。蓋擬古之四凶。御覽三百七十八。

    光逸字孟祖。為博昌小吏。令使他往。冒雨還。令不在。逸解衣入寢令被衾中。書鈔。

    華譚字令思。生未朞而父歿。母年十八。執節養譚。弱冠知名。揚州刺史周浚禮辟署從事史。愛其才器。以為賓友。御覽二百六十五。

    譚少以言語清辨知名。除太子舍人。書鈔。

    譚拜臨海太守。弟猷為宣城內史。于時正朔所加。止江東而已。其禮教不出荊、揚、數郡。而譚、猷、並居畿甸名邦。時人榮之。書鈔。

    華譚為祕書監。時晉陵朱鳳、吳郡吳震、等。以單族一作寒。二人並有史才。白首于衡門後。譚知之。薦二人擢補著作佐郎。並皆稱職也。初學記十二。 御覽二百三十四。

    華譚所友袁甫者。字公冑。歷陽人。少能言議。與譚齊名。友善。太安中。甫入洛。詣中領軍何勗。自言能治劇縣。勗曰。君子治應多宜。何以唯欲宰民。何不為一臺職乎。甫曰。人各有所能否。譬如錦繒中之好而不可以為帢。口洛反。稻食中之好而不可以為齏。是以孔子曰。及其使人也器之。苟非大才。何能悉備。久之。除松滋令。御覽二百六十六。

    太安中。入洛。譚與甫書曰。誠以枯澤非應龍之淵。棘林非鸞鳳之窟。昔食其自匿監門。非高祖不長揖。孔明躬稼南陽。非劉氏不馳驅。望雲霄而偶翮。見鴻漸之輕羽。瞻長塗而高鳴。知騏驥之迅足。御覽四百七。

    孟觀從中亭北出。何惲領一萬人以繼之。雍圍解。文選關中詩注。

    劉琨。

    石勒攻樂平。劉琨自代飛狐口奔安次也。文選答魏子悌注。

    祖逖與劉琨中夜而坐。相謂曰。若四海鼎沸。豪傑並起。吾與足下相避于中原。後琨與親舊書曰。吾枕戈待旦。志梟逆虜。常恐祖生先人著鞭耳。御覽三百五十九。

    劉演琨從子。于厭次縣築壘拒石勒。勒後虜執演。以鑊湯煮之。御覽六百四十五。

    范陽祖錄

    建興初。祖逖進說曰。晉室之亂。非上無道而民怨叛也。由藩王爭權。自相誅滅。遂使戎狄乘隙。流毒中原。今天下既被殘酷。遺黎思本。人有奮擊之心。但悉無所憑倚。大王誠能命將帥。若使逖等。執殳前驅。上為國家雪恥。下為百姓請命。則郡國豪傑必因風嚮起。沉溺之民欣于來蘇也。掃灑中原。清復寰宇。此千載之一時。願大王圖之。中宗于是始欲疆理神州。御覽四百六十二。

    祖逖說中宗以掃平中原。于是以逖為前鋒都督、奮威將軍、豫州刺史。給布三千疋。逖乃徑北渡江。中流誓曰。祖逖不清中原而復濟者。有如此江。類聚三十三。 御覽四百八十。

    祖納逖兄。字士言。少持操行。以門寒品能。清言明一作名。理。文義可觀。遷東宮舍人。又遷右光祿大夫。書鈔。御覽二百四十三。 案書鈔引作范陽祖錄。

    祖約為丞相仄事中郎。于府內為婢所傷。司直劉隗奏約、患生婢僕。身被刑傷。約甚慚恥。遂解職還家。類聚三十五。御覽五百。

    郭默為右軍將軍。默既遠人。樂為邊將。不願內轉。謂劉胤曰。我能衛胡而不用。更用虛名者。且右將軍主禁兵。禁兵不妄出。有急方更配給。兵將無素。是謂棄之。定得不亂。御覽二百三十八。

    潯陽陶錄

    陶侃字士行。書鈔。

    侃為郡主簿。太守張妻病。遠迎醫。天正寒雪。諸綱紀皆難之。侃獨曰。資于事父以事君。夫人當比母。安有親病而難迎醫乎。乃請行。僚屬皆愧之。書鈔。

    侃為郡主簿。時州遣從事案太守張。侃謂從事曰。可以禮之。無吹毛求疵瑕也。從事憚之。遂得免咎。書鈔。

    太傅東海王越以侃為參軍。督護江州議軍事。書鈔。

    鎮南將軍劉宏以陶侃為長史。謂侃曰。我昔為羊太傅參軍。羊公見語云。君後當居身處。我今相察。亦復然也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

    建興元年冬。左將軍王敦遣振威將軍周訪、廣武將軍趙誘、受陶侃節度。征蜀賊杜弢。大戰。蜀賊以桔〈木皋〉打沒侃二十餘艘。人皆沒水。侃卒破弢。敦表侃刺荊州。 類聚七十一。 御覽七百七十。

    侃為荊州。常檢校佐吏。若得樗蒲博弈之具。投之于江。曰。樗蒲。老子入胡所作。外國戲耳。圍棋者。堯舜以教愚子。博者。商紂所造。諸君並國器。何以為此。一本此為。牧豬奴戲。四字見原注。若王事之暇患邑邑者。文士何不讀書。武士何不射弓。談者無以易也。世說注二。 類聚七十四。 御覽七百五十三。

    陶侃明識過人。武昌道上種楊柳。人有竊之植于其家。侃見而識之。問何以盜官柳種子。三字一作所植乎。時以為神。類聚八十九。 御覽四百三十二。

    冊陶侃曰。公經德秉哲。謀猷宏遠。文選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。

    陶侃少漁雷澤。夢生八翼飛至天門而不入。相者師珪曰。君位當上公。為八州都督。御覽七百二十九。

    陶淡字處靜。一作淨。太尉侃之孫。一身孑然。無有同產。齠齔之時。雅好導養。謂仙道可祈。至年十五六。便服食絕穀。家累千金。僮僕百數。終日端拱。絕不婚娶。居長沙臨湘縣下。去家十里。于山中立小草屋。一作窟。裁足容身。時還家。設小床獨坐。不與人人共。于野得白鹿子。馴而養之。至七八歲。恆與之俱往還。後遂乃不復還家。御覽三百九十三。又五百三。又九百六。故舊入山候者。輒移渡澗。莫得近。本州舉秀才。淡聞、遂逃羅縣山中。終身不返。莫知所終。御覽五百三。

    陶潛

    陶潛為彭澤令。督郵察縣。縣吏入白當板履而就詣。潛曰。吾不能為五斗米。折腰向鄉里小豎。于是挂冠而去。書鈔。

    顏延之為始安郡。道經尋陽。常飲淵明舍。自晨達昏。及淵明卒。延之為誄。極其思致。文選本誄注。

    太原溫錄

    溫嶠字太真。書鈔。

    嶠有俊朗之資。而不拘細行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溫嶠拜太子中庶子。嶠在東宮。甚見嘉寵。僚屬莫與為比。嶠與阮放等共勸太子遊談老莊。不教以經史。太子甚愛之。以上亦見御覽二百四十五。數規諫諷議。及獻侍臣箴。甚有補益。太子時起西池樓觀。頗多勞費。嶠口疏切諫。太子納焉。類聚四十九。初學記十略。

    王敦欲謗明帝以不孝。于眾坐明帝罪云。溫太真在東宮久。最所知悉。因厲聲問嶠。謂懼威必與己同。嶠正色對曰。鉤深致遠。小人無以測君子。當今諒闇之際。有至性可稱。敦嘿然不悅。然憚其居正。不敢害之。御覽四百十八。

    肅祖以溫嶠為散騎常侍。侍講。太寧初手詔曰。卿既以令望忠允之懷。著于周旋。且文清而旨遠。宜居深密。今欲以卿為中書令。朝論亦咸以為宜。類聚四十八。 御覽二百二十。

    敦請嶠為左司馬。溫嶠知王敦不可復諫。乃潛謀滅之。先夙夜綜其府事而附其欲。錢鳳、敦所信也。嶠謂人曰。錢世儀精神滿腹。嶠有知人之稱。鳳聞而悅之。深結好于嶠。會丹陽尹缺。嶠說敦曰。京尹輦轂喉舌。宜得文武兼之。公宜自選其才。敦然之。問嶠誰可作者。嶠曰。愚謂錢鳳可用。然裁之在公。敦思維良久曰。無復勝君。嶠即苦辭。敦不從。表補丹陽尹。猶懼錢鳳為之奸。因敦置酒與嶠別。嶠曰。違離宇下。情戀不已。願自起行酒。以展歧路之心。行酒至鳳。未飲。嶠因偽醉。以手板擊鳳。幘為之墜。作色曰。錢鳳何人。溫太真行酒而敢不飲。鳳不悅。敦以醉而釋之。明日鳳曰。嶠與朝廷甚密。必未可信。或懷反噬。宜更思之。敦曰。太真昨醉。小加聲色。豈得以此相詭貳。由是鳳謀不行。而得還都。御覽四百九十四。

    咸和元年。嶠代應詹為江州刺史。持節、都督平南將軍、鎮武昌。達于治道。軍人稱頌。獎勵風俗。書鈔。 案此引作太原溫錄。

    蘇峻反。溫嶠推陶侃為盟主。侃欲西歸。嶠說侃曰。天子幽逼。社稷危殆。四海臣子。肝腦塗地。嶠等與公是致命之秋。事若克濟。則臣主同祚。如其不然。身雖灰滅。足以謝責于先帝。今日之事。義無旋踵。騎虎之勢。可得下乎。公若違眾獨反。眾心必沮。沮眾以敗事。義旗將迴指于公矣。侃無以對。遂留不去。御覽四百六十二。

    初溫嶠葬豫章。朝議以嶠首受顧命。功濟社稷。宜還陪陵。官為起冢。太尉侃上疏停其移葬。詔從之。至嶠後妻何氏九十二字疑是卒字。便載嶠喪還都。詔令葬建平陵元帝陵。北。并贈嶠二妻王氏、何氏、始安夫人印綬云。御覽五百五十四。

    高平郗錄

    郗鑒。

    鑒少好學博覽。雖不及章句。而多所通綜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中原喪亂。鄉人遂共推郗鑒為主。與千餘家俱避難于魯國嶧山。山有重險。中宗初鎮江左。假郗鑒龍驤將軍、兗州刺史。鎮鄒山。又徐龕、石勒、左右交侵。鑒收合荒散。保固一山。隨宜抗對。百姓饑饉。野無生草。時或掘野鼠蟄燕而食之。類聚九十二。 御覽三十五。又三百二十。

    郗鑒為太尉。雖在公位。沖心愈約。勞謙日仄。誦翫墳索。自少及長。身無擇行。家本書生。後因喪亂。解巾從戎。非其本願。常懷慨然。咸康五年秋。寢疾。上疏遜位。優詔不許。御覽二百七。

    鑒兄子邁字思遠。有幹世才略。累遷少府中護軍。世說注一。

    郗愔。鑒字。

    郗愔拜給事黃門侍郎。苦求外出。時吳郡缺。朝議欲用愔。愔以資輕而少年不宜超登大郡。辭讓切至。朝廷嘉之。為臨海書鈔引作臨淮。太守。在郡優游養志。不以事物縈書鈔引作事務嬰。心。御覽四百二十四。 書鈔引作高平郗錄。

    太和四年。桓溫請與郗愔等伐燕。愔辭此行。溫責其不從。轉授會稽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愔咸安元年拜都督浙江東五郡諸軍事。進位鎮軍。開府、儀同三司。辭不受。御覽二百四十三。

    郗愔及弟曇奉天師道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郗超字景興。高平人。司空愔之子也。少而卓犖不羈。有曠世之度。以上亦見世說注二。俶儻高俊。籠蓋當時。時人為之語曰。揚州獨步王文度。盛德絕倫郗景興。交遊士林。每在勝拔。又精于理義。大司馬桓溫取為參軍。溫英氣蓋世。罕有所推。與超相見。常謂不能測也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

    步王文度。盛德絕倫郗景興。交遊士林。每在勝拔。又精于理義。大司馬桓溫取為參軍。溫英氣蓋世。罕有所推。與超相見。常謂不能測也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

    累遷中書郎。司徒左長史。世說注二。

    超年四十一。先愔卒。超所交友皆一時秀美。一作俊乂。雖寒門後進亦拔而友之。及死之日。貴賤操筆為誄者四十餘人。其為物所崇貴如此。世說注六略。 類聚二十一。 御覽四百七。

    郗超。沙門支遁以清談著名于時。風流貴勝。莫不崇敬。書鈔。

    郗恢字道胤。高平人。父曇、北中郎將。恢為給事黃門侍郎。領太子右衛率。長八尺。美頿敘。風神魁梧。烈宗器之。以為有蕃伯之望。自太子右一作左。衛率擢為雍州刺史。世說注七。 書鈔。

    高平郗原引作郅。恢為雍州。鎮襄陽。所撫恤大得關隴聞譽。誘納降附。動者千數。書鈔。

    吳郡顧錄

    顧榮字彥先。書鈔。

    時吳朝士人入洛者。唯陸機、陸雲、及顧榮三人。而機、雲、雖有才藻。清望不及榮也。以南士秀望。選補吳王郎中令。累遷太子中舍人。御覽二百四十六。又二百四十八。

    累遷廷尉正。同上二百三十一。

    榮遷廷尉平。時趙王倫欲誅淮南王允官屬。下廷尉議罪。榮具明刑理不宜廣濫。倫意解。賴榮濟者甚眾。書鈔。 御覽二百三十一。

    顧榮。齊王冏召為主簿。冏自擅威權。榮知其必敗。唯終日昏酒。冏以榮為中書郎。御覽二百二十。

    廣陵相陳敏反。留顧榮。榮與甘卓等潛謀起兵攻敏。榮發橋斂舟于南岸。敏率萬餘人出。不獲濟。榮麾以羽扇。其眾潰散。事平還吳。書鈔。

    顧榮。琅邪王睿拜為軍司。當作師。于是朝野皆服。中興基□時南土士多未盡才用。榮又上言。陸士光、甘季思、等。凡此諸人。皆南金也。書奏。皆納之。書鈔。

    顧和字君季。榮族子也。和二歲失父。總角便有清操。世說注四引作操量。弱冠知名。族父榮雅器之。此吾家千里駒也。興吾宗者。必此子矣。御覽二百四十三。

    顧和遷侍中。初中興東遷。舊章多闕。儀服不備。而冕旒飾以翡翠珊瑚及雜珠等。和奏舊冕十有二旒。皆用玉珠。今用雜珠等。非禮。今若不能得玉。可用白璇珠。成帝于是始下太常治改之。書鈔。 白帖。 御覽六百八十六。康帝即位。顧和為尚書僕射。以母老固辭。詔敕特諭聽暮出朝還。其優遇如是。尋朝議以臨端右之副。不宜處于外。更加銀青光祿大夫。又遷左光祿大夫。初學記十一。 御覽二百十一。又二百四十三。

    丹陽紀錄

    紀瞻字士遠。書鈔。

    歷陽太守沛國武嘏臨亡。以家後不立。遂手書寄託。瞻悉迎接。為居宅。衣食取足。有若骨肉。少與陸機兄弟親善。機一門被誅。瞻復相營恤機女為嫁之。由是士稱其篤義。御覽四百二十一。

    王敦從中宗出。紀瞻覘見大驚。出拜道左。書鈔。

    瞻為鎮東王左長史、丹陽、宣城、新安、三郡中正。王常幸其家。同乘還府。瞻甚見禮遇。鄉郡榮之。御覽七百七十四。

    瞻勸中宗即位。帝不許。使殿中將軍韓績撤去御座帷帳。瞻叱績曰。帝座上應星宿。敢有動者斬。帝為之改容。書鈔。

    瞻拜領軍。會錢鳳作逆。詔上殿參定謀策事。書鈔。

    瞻以病辭領軍。乞以常侍侍衛左右。帝曰。今日之事。豈得如君所論。但為朕臥護六軍。所益多矣。同上。

    瞻為右僕射。肅祖嘗居內殿。慨然憂天下曰。社稷之臣。欲得十人。如何。因數之云。君便是一人。瞻謝曰。臣不敢聞命。肅祖曰。方欲善語。云何復崇謙讓邪。瞻以年在懸車。自陳告老。詔曰。豈朕德薄。不足以為治乎。御覽二百十一。

    瞻為驃騎將軍。服物制度。一案舊典。遣使就拜。止家為府。書鈔。

    會稽賀錄

    賀循字彥先。會稽人也。節操尚厲。童齔不群。言行舉動。必以禮讓。行有餘力。則精書學。由是博覽群書。尤明三禮。為江表一作東。儒宗。徵拜博士。御覽二百四十三。 文選王文憲集序注。

    元帝以循為太常。而散騎常侍如故。循以元卿舊不加官。唯拜太常而已。中宗踐阼。下令曰。循冰清玉潔。行為俗表。加以位處上卿。居身服物。蓋身而已。屋纔庇風雨。孤常造其廬。特以為賜。慨然以六尺床席褥并錢二十萬。以表至德。初學記十二。 御覽二百二十八。

    循拜太常。與刁協同議先朝舊事。以此校循所奏。無不符同。朝野咸歎循之淵學。書鈔。

    賀循拜太常。時宗廟始建。舊儀多闕。或以惠、懷、二帝應各為世。則潁川世數過七。宜在迭毀。事下太常。循議以為禮兄弟不相為後。不得以承代為世。書鈔。

    循為太子太傅。太常如故。詔曰。循清直一作貞。履道。秉尚真貴。居身以沖約為本。立德以仁讓為行。可躬一作德。訓儲宮。默而成化。御覽二百四十四。 書鈔。

    循拜左光祿大夫。開府儀同三司。帝親臨軒。遣使持節加左右。循病、雖口不能言。而指麾左右推去章服。車駕親幸。執手流淚。太子親臨者三。 往還皆拜。儒者以為榮。書鈔。

    賀循會稽人。郡鈴下有楊方者、字公迴。初為郡威儀。少好學有異才。以門役在閤下。公事之暇。輒讀五經。鄉邑未之別也。內史諸葛恢聞方學。召為給使。見而異之。謂有殊常之才。即解役散。置左右以門人待。由是邦壤敬異。方始得周旋鄉賓。虞喜兄弟以儒學立名。並知拔之。後恢欲薦郡功曹于中宗。使方共事。主簿虞預以薦文美采。送示太常賀循。循遂向京師稱美之。司徒王導辟以為掾。方始在都交遊貴人閒。縉紳咸厚遇之。御覽六百三十一。

    丹陽薛錄

    薛兼字令長。書鈔。

    薛兼與同郡紀瞻、廣楊閔鴻、吳郡顧榮、會稽賀循、同志友善。號曰五俊。初入洛。司空張華見而嘆息曰。此句一作華歆曰。歆自是歎字之誤。南金也。遷丞相長史。恪勤王事。御覽四百七。又四百四十三。 書鈔。 案書鈔引作丹陽薛錄。

    薛兼為軍祭酒。言于中宗曰。臣邑人張闓才幹堪任。當今之良器。願垂引納。以綜朝事。中宗即召張闓為安東參軍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

    強闓為晉陵內史。甚有威德。轉至廷尉卿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張敬緒闓子。為晉陵內史。乃立新豐塘萬九千四尺。書鈔。

    劉隗錄

    劉隗字文連。為丞相司直。一作鄧隗為御史中丞。時南中郎王含、以族強顯貴。驕傲自恣。一請參佐及守長二十許人。多取非其才。隗劾奏文致甚苦。事雖被寢。王氏深忌嫉之。隗之彈奏不畏強禦。皆此類也。書鈔。

    其議獄事具刑法志。史通因習云中興書稱如此。志無其說。

    彭城劉隗。太興初為長兼侍中。出補丹陽尹。隗雖在外。而萬機祕密皆豫聞之。類聚五十。

    劉隗從兄疇字王喬。少有重名。司空蔡謨每歎曰。若使劉王喬得南渡。司徒公之美選也。類聚四十七。御覽二百八。

    刁協字元亮。除左僕射。中興草創。制度未立。朝臣時無練習舊儀者。惟協以久在中朝。加性聰明。多諳故事。朝廷憲體。出入威儀唱讚。一皆稟于協。當時稱為強記。御覽二百十一。

    刁協遷尚書令。詔曰。尚書令刁協抗志高亮。才鑒朗博。一作博雅。朕甚嘉一作喜。之。初學記十一。御覽二百十。

    刁彝協子。于桓溫坐嘲韓博曰。君是韓盧後。博誤曰卿是韓盧後。溫笑曰。刁以君姓韓。故相問耳。他自姓刁。那得是韓盧後。博曰。明公未之思耳。短尾者則為刁也。一坐推歎焉。類聚二十五。

    汝南周錄

    周顗浚子。字伯仁。少有重名。襲父爵武陵侯。拜祕書郎。書鈔。 案此引作中興汝南周錄。

    顗代戴淵為護軍尚書。紀瞻置酒請顗及王導等二十人。顗荒醉失儀。復為有司所奏。御覽四百九十七。

    顗拜太子少傅。吏部尚書如故。顗上疏曰。臣退自忖省。學不通一經。智不效一官。止足良難。未能守分。不悟天監。忘臣頑蔽。乃使臣內管銓衡。外參傅訓。質輕蟬翼。事重千鈞。此之不可。不待識而明矣。詔曰。當副往意。不宜沖讓。御覽二百四十四。 書鈔。

    王敦作逆。石頭城既陷。王師敗績。周顗往詣敦。敦曰。伯仁卿負我。顗曰。公戎車犯順。下官親帥六軍。不能其事。使王旅摧敗。以此負公。敦憚其正辭。不知所答。顗與戴淵俱被收。路經太廟。顗大言曰。天地先帝之靈。臣忠于社稷。王敦無道。陵虐天下。神祗有靈。當速殺敦。無令縱毒。以傾王室。語未終。人以戟傷其口。不得復言。血流至踵。顏色不變。士庶聚觀。皆為流涕。于石頭南門外石上害之。御覽四百十八。

    王敦害周顗。籍其家。止一作政。見素簏數枚。中有故絮。御覽七百五。又八百十九。 書鈔。

    周嵩兄顗既被害。王敦使人弔嵩。嵩曰。亡兄天下之人。為天下人殺。復何弔。敦甚銜之。御覽五百六十一。

    周訪字士達。尋陽人。御覽四百三十五。

    中宗之為安東。取周訪為參軍。在散輩中。未之識也。府進鎮東。訪隨例為參軍。時府參軍譙國周訪有罪當死。誤收訪。訪自列無罪。而吏不察。訪窮蹙。乃身自執使仗。奮擊收捕數十人。皆被創披散。訪得逸走歸府。中宗聞大驚怒。不問格鬥之罪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

    訪遷武昌太守。時杜弢作亂。寇豫章。訪進討。弢別帥杜宏、張彥、等禦訪。訪為流矢所中。折齒。口中流血。壯氣益勇。先登奮擊。臨陣擒彥。殺數百人。御覽四百三十五。

    周撫。訪子。

    馥、周撫孫也。字湛隱。有將略。曾作敦掾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周鎮清約寡欲。所在有異績。世說注一。

    汝南應錄一作南頓應錄。

    應詹字思遠。御覽二百三十八。

    應詹以孝稱。年十餘歲。祖父母亡。家富于財。而詹年稚弱。乃請宗中單貧者與共為居。弱冠知名。太宰何劭見而稱之曰。質文之士也。御覽四百七十六。

    應詹督天門郡。天門、武陵、谿蠻並反。詹誅其魁帥。餘皆當降。自元康以來。政令不洽。詹召蠻酋。破鐵券與盟。由是懷化。數郡無虞。其後州郡有敗。唯詹獨保全一境。御覽五百九十八。

    應詹遷南平太守。永嘉五年。洛陽傾覆。王澄為荊州。不能遣軍。詹流涕為澄顯陳大義。澄令作檄。詹下筆即成。書鈔。 案此引作中興汝南應氏錄。

    陶侃破杜弢。應詹亦隨侃在軍。城既陷。諸將競取諸物。詹家至貧。而一無所取。莫不歎其清介也。書鈔。

    王敦徙應詹光祿。詹以敦專制自樹。優游諷詠。一無所標明也。書鈔。 案此引作中興南頓應錄。

    應詹太興三年為後軍將軍。御覽二百三十八。

    濟陰卞錄

    卞壼字望之。永嘉中除著作郎。文選三十九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注。

    卞壼為尚書令。與王導等俱受顧命輔幼主。成帝即位。群臣進璽。司徒王導稱疾不朝。壼正色于朝曰。王公豈社稷之臣邪。大行在殯。嗣皇未立。寧是人臣稱疾之時。書鈔。

    王導稱疾不朝。而出送郗鑒入臺。謂為徐州刺史。壼奏導專任無敬。御史中丞鍾雅阿撓不糾。並宜彈肅。後雖事寢不行。舉朝憚之。書鈔。 案上二節亦略見初學記十一。 御覽二百十。

    卞壼為尚書令。時貴遊子弟慕王澄、謝鯤、為達。壼厲色于朝曰。悖理傷教。罪莫斯甚。欲推奏之。聞者莫不折節。書鈔。

    卞壼表曰。豈敢干祿位以邀時榮乎。文選三十八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表注。

    蘇峻稱兵。壼為尚書令、右將軍、領右衛。峻至東陵口。六軍敗績。壼乘馬被甲赴賊。二子眕、盱、隨從。俱為賊所害。贈侍中開府。諡忠貞公。文選三十九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注。 案此引作濟陰卞錄。

    卞郭壼從兄。除右衛率。時胡賊侵逼淮泗。中宗求可以式遏邊境者。公卿舉郭當作敦。也。書鈔。

    劉超

    劉超字世踰。遷中書舍人。時臺省初建。內外多事。超出納書命。以忠慎稱。加以理身清苦。衣不重帛。以上亦見初學記十一。每上所賜。皆固辭曰。凡陋小臣。橫竊賞賜。無德而祿。殃咎必至。上益嘉焉。御覽二百二十二。

    超以中書郎遷為射聲校尉。時軍校兵義興人多。義隨超。因領之號為君子營。以實宿衛。御覽二百四十二。

    超為左右衛將軍。時蘇峻作逆。逼遷天子。世踰親侍至尊。攀轂悲哀。賊給馬不肯騎。而悲哀慷慨。峻聞之不平。書鈔。

    熊遠

    熊遠遷御史中丞。尚書郎盧綝入直。逢尚書刁協于大司馬門外。協醉使綝避之。綝以當直不肯迴。協令人牽綝墮馬。至協車馬而後釋。遠奏請免協官。詔令白衣領職。御覽二百二十六。

    高崧

    高崧字茂琰。廣陵人。父悝、光祿大夫。少好學。善史傳。累遷吏部郎。侍中。以公累免官。世說注二。

    東阿郭錄

    郭璞字景純。書鈔。

    郭璞。太興元年奏南郊賦。中宗見賦。嘉其才。以為著作佐郎。初學記十一。 御覽二百三十四。

    璞以中興王宅江外。乃注江賦。述川瀆之美。文選江賦注。

    郭璞云。秦博士典教職。禮義所寄也。書鈔。

    璞性輕易。不恃威儀。嗜酒好色或過度。其友人干寶常誡之曰。此非適性爾。璞曰。吾所受有本限。用之恆恐不盡。乃憂酒為患乎。御覽三百八十九。

    璞為尚書郎。大將軍王敦以璞有才術。取為記室參軍。璞畏不敢辭。書鈔。 御覽二百四十九。案書鈔引作東阿郭錄。

    葛洪

    葛洪字稚川。丹陽句容人。御覽七百二十二。

    葛洪好學。常伐薪賣。買紙墨。初學記二十一。

    葛洪赴岣嶁令。行至廣州。其刺史鄧岱留不聽去。洪乃止羅浮山中鍊丹。在山積年。忽與岱書云。當欲遠行尋藥。岱得書狼狽而至。而洪已亡。時年八十一。視其貌如平生。體亦軟弱。舉尸入棺。其輕如空衣。時咸以為屍解得仙。類聚七十八。 御覽六百六十四。

    洪幼覽眾書。近得萬卷。自號抱朴子。善養性之術。撰經用救驗方三卷。號曰肘後方。又撰玉函方一百卷。于今行用。御覽七百二十二。

    潁川庾錄

    庾亮字元規。少好黃老。能言玄理。時人方之夏侯泰初。御覽六百十七。

    亮父琛為會稽太守。亮少隨父會稽。文選三十八讓中書令表注。

    晉國建。亮為中書郎。同上。

    中宗欽亮名德。故申婚姻。同上。

    中宗聘亮妹為皇太子妃。同上。

    王敦表亮為中領軍。同上。

    明帝立。王敦表曰。中書郎領軍庾亮、清雅履正。可中書監。領軍如故。肅祖欲使為中書監。上疏曰。陛下踐阼。復以臣領中書。則示天下有私矣。云云。肅祖納亮言。封於一作永。昌公。同上。 御覽二百二十。

    初庾亮欲徵蘇峻。卞壼不許。溫嶠及三吳欲起兵衛帝室。亮不聽。下制曰。妄起兵者誅。故峻得作亂京邑也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亮與蘇峻戰于建陽門。王師敗績。亮于陣攜其三弟懌、條、翼、南奔溫嶠。顯宗幸嶠船。亮泥首謝罪。御覽三百六十四。

    庾亮上疏曰。先帝謬顧。情同布衣。文選五十八褚淵碑文注。

    亮後遷司馬。錄尚書事。薨。文選三十八讓中書令表注。

    庾懌。亮弟。

    庾冰。亮弟。

    冰為吳郡。蘇峻作逆。遣軍伐冰。冰棄郡奔會稽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庾冰疏曰。臣因循家寵。冠冕當世也。文選。為蕭揚州作薦士表注。

    庾冰臨卒謂長史曰。吾將逝矣。恨報國之志不展。死之日。斂以時服。無以官物也。及卒。無絹為衾。世以此稱之。書鈔。唐類函。

    冰天性清慎。常以儉約自居。子襲常貸官絹十匹。冰怒捶之。市絹還官。書鈔。

    庾翼亮弟。字稚恭。時京兆杜乂、陳郡殷浩、並才名冠世。而翼弗之重。每語人曰。此輩宜束之高閣。俟天下平。然後議其所任耳。唯與桓溫友善。在總角之中。便相期以終始。御覽四百七。 初學記十八略。

    翼除震威將軍。轉西陽太守。撫和百姓。甚得歡心。書鈔。

    翼與燕王書曰。令致畫角一雙。孔雀眊二枚。書鈔。

    庾翼書少時與王右軍齊名。右軍後進。庾猶不分。在荊州與都下書曰。小兒輩厭家雞。愛野雉。一作鶩。皆學逸少書。須吾下當北之。

    庾統字長仁。潁川人。衛將軍懌子也。少有令名。仕至尋陽太守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庾希字始彥。司空冰長子。累遷徐、兗、二州刺史。希兄弟貴盛。桓溫忌之。諷免希官。遂奔于暨陽。初郭璞筮冰子孫必有大禍。唯固三陽。可以有後。故希求鎮山陽。弟友為東陽。希自家暨陽。及溫誅希當作蘊。弟柔、倩。希聞難逃于海陵。後遷于京口。聚眾事敗。為溫所誅。世說注四。

    桓溫殺庾希當作蘊。弟倩。希聞難而逃。希弟友當伏誅。子婦桓氏女。請溫得宥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庾爰之字仲真。有父翼風。桓溫徙于豫章。年三十六而卒。世說注四。

    庾闡字仲初。潁川人。太尉亮之族也。少孤。九歲便能屬文。闡有文章才義。識者以為宜綜國史。于是召為散騎侍郎。自闡有文章下。依御覽二百二十四引補。而侍郎又作常侍。領大著作。為揚都賦邈絕當時。五十四卒。世說注三。 類聚四十八。

    庾闡父東以勇力聞。世祖時西域遣一使胡。趫〈走巢〉勇果。自謂無敵。晉人不敢與校。世祖募求勇敢之士。唯東應選。遂暴殺胡。勇聞殊俗。御覽三百八十六。

    桓錄

    桓彝少孤。家貧而性度高豁。不以簟瓢屑意。年在弱冠。便有知人之鑒。為宣城太守。百姓懷之。類聚六。

    蘇峻反。桓彝為宣城內史。往赴朝廷。長史裨惠等咸以宜且案甲。以謀。須眾力齊集。彝厲色曰。夫見無禮于其君者。如鷹鸇之逐鳥雀。今社稷之難。而欲逡巡。將何以云。眾力雖寡。義無寧赴。長驅往進。尋王師敗績。彝慷慨流涕。皆勸偽通。以紓交至之禍。如其不然。重兵必至。彝曰。吾受國厚恩。不能死節。焉能忍辱與之通問。如其不濟。此即命也。遣俞縱進軍。左右以力不敵。勸縱退軍。縱曰。吾承桓侯厚遇。吾之不可負桓侯。猶桓侯不可負國也。遂力戰而死。峻遣韓晃因進軍討彝。力屈被害。御覽四百十七。

    桓溫字元子。譙國人。文選薦譙元彥表注。

    桓溫父被害時。溫年十五。枕戈寢血經年。乃提刀直進。手刃仇人。類聚三十三。

    溫為琅邪王文學。文選薦譙元彥表注。

    溫曾為徐州刺史。世說注四。

    李勢盜蜀。溫伐勢。勢出軍戰于柞橋。軍敗。面縛請命。文選薦譙元彥表注。

    桓溫檄曰。幕府不才。忝荷戎重。文選與陳伯之書注。

    桓溫上疏薦譙秀曰。竊聞巴西譙秀、植彩選作操。貞固。抱德肥遯。若蒙蒲帛之徵。足以鎮靜頹風。軌訓囂俗。幽遐仰流。九服知化。初學記二十。

    桓溫步騎四萬。自江陵向關中。伐偽立荊州刺史郭敬進。擊青泥皆破之。至于灞上。戎首多降。居民皆壼漿路側。耆老咸泣曰。不圖今日復見官軍。氏帥苻健以五千人守長安小城。時運道艱難。而關中大饑。溫率眾還。詔遣侍中黃門慰勞于襄陽。犒軍。十二年。溫進征討大都督司、冀、諸軍事。委以專征之任。溫乃合眾治兵。七月。率眾伐羌。十月。溫次伊水。羌帥姚襄來逆。軍屯于北。遣使詣溫。奉身歸命。願敕前鋒小卻。當拜路左。溫答曰。我自脩復中原。展敬山陵。無豫君事。欲來相迫。何復求卻。于是方軌齊進。襄率驍勇萬餘人距水前戰。溫命小弟沖及諸將奮擊。襄大敗奔北。自相殺害。死者數千。越北芒而奔走。溫屯故太極殿前。賊周成率眾降。溫徙入金墉。謁先帝諸陵。被侵毀者皆繕復之。選陵令守護。御覽三百九。

    桓溫授侍中、太尉。固讓不受。旬日之中。使者八至。軺軒相望于道。溫遂親職。御覽二百七。

    後進位大司馬。文選薦譙元彥表注。

    桓溫遣參軍督護竺瑤伐鮮卑。書鈔。

    桓豁。彝子。

    桓沖。彝子。

    桓遐字伯道。溫長子也。仕至豫州刺史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桓石虔。豁子。

    石虔有才幹。有史學。累有戰功。仕至豫州刺史。贈後軍將軍。世說注六。

    桓石秀。豁第二子也。風韻秀徹。代叔父沖為江州刺史。雖公門貴盛。不以榮爵嬰心。唯以弋釣為事。游覽足樂一邱。叔父沖常與石秀共獵。登九井山。獵徒甚盛。觀者傾坐。石秀未常屬盼。嘯詠而已。初學記二十二。 御覽三百九十二。又八百三十二。

    桓嗣字恭祖。車騎將軍沖子也。少有清譽。仕至江州刺史。世說注七。

    桓謙字敬祖。沖第三子。尚書僕射。中軍將軍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桓胤字茂祖。譙國人。祖沖、太尉。父嗣、江州刺史。胤少有清操。以恬退見稱。仕至中書令。玄敗。徙安成郡。後見誅。世說注三。

    桓伊字叔夏。譙國人。湛隱有武幹。又善音律。為中興第一。遷都督江州、荊州、十郡、豫州四郡、軍事。江州刺史。伊到鎮。以邊境無虞。宜以宰恤為務。乃上疏、江州虛耗。加連歲不登。宜併合小縣。除諸郡逋米。州治宜還豫章。詔答移州潯陽。其餘皆聽。伊隨宜拯撫甚得。南土清和。御覽二百五十六。

    太原王錄

    王承湛子。字安期。少而沖淡。弱冠知名。太尉王衍雅重之。以比南陽樂廣。司空東海王越以為記室參軍。雅相敬重。敕子毗曰。夫學之所益者淺。體之所安者深。閑習禮度。不如式瞻儀形。諷詠一作味。遺言。不如親承音旨。王參軍人倫之表。汝其師之。御覽二百四十九。 文選王文憲集序注。又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注。

    王述承子。字懷祖。為司徒王導中兵屬、督牙門。書鈔。

    述以清介稱。康宗為驍騎將軍。召補功曹。書鈔。

    羲之自會稽王友改授臨川太守。王述從驃騎功曹出為宛陵令。述之為宛陵。多修為家之具。初有勞苦之聲。丞相王導使人謂之曰。名父之子。屈臨小縣。甚不宜爾。述答曰。足自當止。時人未之達也。後屢臨州郡。無所造作。世始嘆服之。世說注五。

    述清貴簡正。少所推屈。唯以性急為累。世說注八。

    王述作會稽太守。外白請諱。答曰。惟祖惟考。四海所知。過此無所復諱。類聚六。

    王坦之述子。字文度。選曹將擬為尚書郎。坦之聞曰。自過江。尚書郎正用第二人。何得以此見擬。御覽二百十五。

    坦之領左衛。少有風格。尚刑名之學。嘗著廢莊論。同上二百三十七。

    王愷坦之子。字茂仁。歷吳國內史。丹陽尹。贈太常。世說注四。遷丹陽尹。為政清整。書鈔。 案亦引太原王錄。原闕名。不知是愷否。姑附此以俟攷。

    王愉。坦之子。

    坦之子國寶。好傾側。婦父謝安惡之。除尚書郎。國寶以為中興膏腴之族。唯作吏部。不作餘曹郎。怨之。辭不拜。御覽二百十五。

    王國寶因酒坐怒右丞祖台之。攘袂喚呼。以盤盞樂器擲台之。復為有司所彈。烈宗詔曰。國寶縱肆情性。甚不可長。台之懦弱。非監司體。其各免官。御覽二百十三。 書鈔。

    王綏字彥猷。愉子也。少有令譽。自王渾至坦之。六世盛德。綏又知名于時。冠冕莫與為比。位至中書令。荊州刺史。桓玄敗後。與父愉謀反。伏誅。世說注一。

    王綏八世德名繼軌。文選百辟勸進今上牋注。

    王濛字仲祖。初學記十一。

    王濛少而不羈。不為鄉閭所齒。晚節克修。遂有風流之美譽。與沛國劉恢、齊名友善。時人以濛比袁曜卿。以恢比荀奉倩。御覽四百七。

    濛恬暢。能言名理。善隸書。與劉恢為中書侍郎。太宗輔政。濛、恢、並數侍接一作捷。對。每為入室之賓。初學記十一。 御覽二百二十。

    王濛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